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我市召开市校合作联席会议 校长徐克明发言

发布日期:2015-12-28浏览次数:
分享到:

12月17日,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市校合作联席会议,市长韩立华主持会议,市委书记赵铭、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郑新英、在庆的市委常委等大庆市领导、市政府主要职能部门领导与驻庆高校和科研院所主要领导和部分区县领导参加会议。  

会上,大庆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沈宏宇作了《关于加强市校合作促进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讨论稿)》起草说明,大庆市委常委、副市长于洪涛宣读《关于建立健大庆市校合作沟通机制的实施意见(讨论稿)》。  

东北石油大学党委书记杨晓龙、八一农垦大学校长秦智伟、大庆师范学院院长徐克明、哈医大大庆校区校长赵光、大庆职业学院院长王志恒和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省农科院大庆分院领导发言。六所驻庆高校和省农科院大庆分院领导围绕市校合作前期工作进展、市校深度融合发展项目推进、有关意见建议进行了表态发言。一致表示,推进市校深度融合发展对驻庆高校和科研院所来说,既是一次新的发展机遇,也为充分发挥人才科研优势、服务大庆经济社会发展搭建了重要平台,高校将不断加强与地方的深度合作,积极主动推动各项工作落实,为大庆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在认真听取大家的发言后,市委书记赵铭作了讲话。重点强调了三点:  

一、为什么抓市校合作。赵铭强调,推动大庆转型发展必须发挥现有优势,克服劣势和不足,深入挖掘释放潜力,寻找新的支撑力量。大庆作为油化城市,石油石化是我们的产业优势,经过多年发展形成的城市基础设施是我们的基础优势,地处“哈长城市群”节点是我们的区位优势,高校、科研院所是我们的科技和人才优势。在转换发展动力、推动创新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和科研院所已经成为大庆转型发展最现实的优势。加强市校合作,就是要把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和人才优势充分发挥释放出来,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城市转型注入强大动力。  

二是市校合作主要抓什么?赵铭强调,一抓技术攻关。农业上,重点围绕良种繁育、先进栽培技术、防灾减灾、优质牧业、农机新技术等方面,开展技术研究推广;工业上,重点围绕石油化工、农产品深加工、装备制造、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现代服务业上,重点围绕电子商务、旅游业、文化产业、现代金融等方面,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手段,促进产业层次向高端迈进。二抓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一方面,解决沟通对接问题,搭建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成果供需对接、发布与交流平台,定期组织投资者与技术成果对接活动,帮助科研人员寻找具备资本能力、管理能力的合作方,畅通技术成果信息在需求者和供给者之间的传递渠道;另一方面,解决激励机制问题,采取实体化运作方式,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开展研发和合作,通过技术转让、技术入股、合作开发、技术承包等公司化运营方式,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三抓人才培养。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先进理念、基本模式、基本设施和有效途径,培养石油石化、现代农业、金融服务等领域的高素质、紧缺型人才,选派地方科技、卫生、农业、教育等战线人员到高校和科研院所进修或开展合作研究,不断提升现有人才素质。四抓大学生创业创新。大学生是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要强化政策扶持,增加创业扶持资金,放宽创业项目和担保条件限制,依托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国家级平台,提供创业辅导、市场开拓、企业融资、人才培训、专业技术等全方位创业服务,大力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等新型孵化模式,吸纳和集聚生产要素,把更多的大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五抓智力支撑。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智库和外脑作用,开展好决策咨询,把市里一些重大课题研究交给高校和科研院所,重大事项决策要注重广泛征求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意见建议。  

三是市校合作怎么抓。赵铭强调,要完善工作机制。健全联席会议、专题会商、信息交流、总结评价等工作机制,确保沟通协调顺畅有效。要强化责任落实。市校合作,市级层面是牵头抓总的,具体抓推进、抓落实在县区和部门,各县区和部门要唱好主角,强化责任担当,增强工作主动性,全面对接任务,细化推进措施,解决实际问题,种好自己的“责任田”。要加大政策支持。加强系统性政策研究,破解体制性障碍,对于覆盖面大的政策体系要选准方向,争取把高校覆盖在内,特别是对于高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要享受市里的人才政策。要营造舆论氛围。把市校合作做为宣传重点任务,加大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服务社会及大学生创业等方面的宣传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市校合作。  

韩立华在主持会议时强调,市校深度合作促进融合发展是市委站在城市转型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高度思考、筹划和推动的重点工作。要把市校合作做为推动大庆可持续的重要抓手、市校共赢发展的重要机遇抓住抓好;市校深化合作要取得明显成效,我们的思想观念必须转变、思维理念必须创新,注重探索更多更有效的分享共享实现形式,为科研人员、大学生这两大创新创业主体创造条件,着力打造人才创业和创新平台;推进市校深化合作要从战略上着眼,从基础性工作特别是具体合作项目抓起,把合作项目宣传动员到各级干部、到每一位科研人员甚至每一位大学生,包括企业等市场主体,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际效果。  

大庆市大同区和杜尔伯特县主要负责同志也作了发言。其他县区和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关处室及院系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  

我校校长徐克明介绍了推进市校深度融合发展前期所做的工作。提出下一步,我们要自觉把我们的工作融入市校合作促进深度融合发展大格局中,以项目为依托,以协同创新为载体,以服务求生存,以贡献求发展,举全校之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学校健康持续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建设大庆师范学院科技园。依托油田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发中心,创建大庆师范学院科技园,在油田水处理、油田助剂、城市生态和测井测试研究等领域,积极开展应用研究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着力推进成果转化,2016年,力争转化成果3-5项;以与行业企业共建微生物驱油、湿地生态等协同创新中心为抓手,做好油田防垢与除垢和微生物驱油的技术研发和服务,推进龙凤湿地环境保护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二是共建大庆市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基地。依托黑龙江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研培中心和实验基地,共建大庆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基地,为大庆市基础教育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观念引领和实践创新。面向全市初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开展素质教育、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革创新等方面的培训,促进我市基础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从2016年开始,努力达到年培训中小学教师300人次以上。以我校国家级特色专业为依托,共建大庆学前教育学院。将其建设成为大庆学前教育教师发展中心,利用一年时间,将全市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轮训一遍。通过政策引领、示范导向推动我市幼教事业健康发展。  

三是建设大庆市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以大庆精神文献研究中心、省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社会实践基地及大庆油陶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为依托,建设大庆市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强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大庆地域文化时代价值等方面的研究,开展大庆陶艺、瓷艺、油画、版画、动漫等艺术作品研发与艺术市场开发;依托音乐舞蹈学院,与大庆文体旅集团共同建设大庆市歌舞艺术团,服务文化市场产业链,合力打造文艺精品,繁荣城市文化。  

四是共建大庆发展研究院。与政府相关部门和相关学会共建大庆发展研究院。围绕大庆城市转型和产业转型升级具体目标任务,在文化事业发展、社会管理创新、依宪执政与依法治市等领域积极开展政策与应用对策性问题研究,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资源型城市转型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等领域,加大研究力度,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咨询、追踪调研,打造新型高校智库。  

五是共建大庆市国民体质监测与健身指导中心。依托社体专业共建大庆市国民体质监测与健身指导中心,开展全市国民体质和人体机能健康监测评价,实施健康管理指导下开展科学健身服务,提高市民体质。建设大庆市抗衰老运动与健康管理促进会,开展运动与健康管理研究。与相关企业联合建设互联网+运动健康平台,指导市民科学健身,推动我市运动与健康管理产业发展。  

六是建设ICT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基地。与中兴通讯集团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开展智能交通、智能健康管理等领域研究与创新,为大庆市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此次会议,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尤其是赵铭书记、韩市长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学校办学优势,落实我校在市校融合发展工作要点中的各项工作任务,提升学校服务地方能力,促进大庆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学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  

                              (服务地企办公室供稿)  

上一条:学校党委召开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大会

下一条:我校在大庆油田2014年度政研成果评选中获佳绩